首页>>名家主页>>走近名家>>正文
从民族传统到两极“同构”
——记旅法画家王以时和他的连环画作品

  1981年时,四川美术出版社组织当时重庆的几位画家欧治渝、王以时、姚渝永、孙绍全等分册创作《水浒》连环画。经过几年艰苦的磨练,数易其稿,艰辛的艺术创作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水浒》连环画入选全国美术展并获大奖。其中《雪夜上梁山》就是由现已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王以时先生创作的。

  1939年出生于重庆大足县的王以时先生,60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绘画系油画专业。长期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七十年代为辅导版画的群众普及教育做了大量工作。除创作油画、版画、国画外,王以时先生还致力于连环画的创作。他的早期作品有《寻找巴山游击队》、《百万富翁林汤元》(合作),《雪夜上梁山》、《斗杀西门庆》、《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人的故事》之六)和《征袍姻缘》(见《连环画报》84年12期)、重庆版《笑话》等。其中堪称王以时先生代表作的是《雪夜上梁山》。如今王以时先生已是誉满中法的名画家,研究他的连环画作品对探讨他的艺术成就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知道,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内容决定形式。这个原则在王以时先生的《水浒》、《征袍姻缘》、《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水浒》、《征袍姻缘》的题材既然是民族的,那么它的技法与形式也应该与之适应。王以时先生采用的是运用传统的线去塑造形象,其对线的力度,虚实,开合,疏密,错落,方位等形式美有着足够的理解和把握。细细品味之余,总是让人领略到传统画线描的优美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征袍姻缘》是一部描绘唐代一位弱女子香秀与其丈夫张俊在战乱时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内容驱使形式得到适应。悲剧性的曲折决定了王以时先生在运线上的婉约与柔情、平和与缓慢。这种韵味在《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同样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中同样了体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将上述两部作品和《雪夜上梁山》做番比较,则会看出王以时先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及主题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水浒》中,画家以线的长短并用,疏密相间,曲直参差的综合,其线的走向、利落、简洁构成了画面的高古与深况,我们越看越领略到民族传统的浓郁。如果说《征袍姻缘》是那种“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风格的话,那么《水浒》则绝对是豪气冲天,有“骏马秋风冀北”的豪放气概。很明显,《雪夜上梁山》的这种画法是借鉴了某些民间版画、章回小说绣像、木版书籍的插图、特别是吸取了北宋末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某些构图和视域。然而却非简单的照抄因袭,而是借鉴中有发展。

  王以时先生于1989年旅居法国巴黎。从此他在东西方艺术的两个极点上寻求他的“同构”之路。他说:“我的画(出国后)是一种笔墨和色彩的结合,我学习过油画,又做过版画,画过中国画,若不是到了法国,我很难将三者和民间艺术、现代艺术同构在一起。现在即使是画油画,我也会先用笔勾线,再调有覆盖力的色彩,有时也像中国工笔画那样层层渲染透明色。”这就是王以时先生提出的“同构性学说”和“区域性现代艺术”理论。他认为:“同构性理论是艺术上的新的探索和尝试,它着眼于多种艺术、多种质材、多种语言、多种样式的综合实践,在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民间与文人之间构建新的价值体系。”这样,法文版连环画《三国演义》之一《曹操》问世了(与孙绍全等合作)。这种艺术实践得到了东西方观众的共同承认,中国普通观众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人则沉醉于画中的诗意;内行看到了技巧,外行也可品出味道。巴黎枫丹里奥日市副市长卢—让罗兰先生欣赏后说:“王先生的作品使我们对中国文化在崇敬中增加了一份亲切,在景仰中增加了一份理解。”

  美丽的山城两江环抱,母亲河的乳汁润育着多少杰出艺术家的成长,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艺术家们都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王以时先生就是他们之中优秀的一位。 当前连环画低迷,新作难见,优秀的新作更难见的情况下,法文版《三国演义》的出现或许会带给我们某种启示和希望!

文:王永明  
 在线浏览
百万富翁林汤元
欧治渝 王以时 等 绘
林冲雪夜上梁山
高适 绘
 藏品交流
   斗杀西门庆-武松 潘真 8.5品 ¥7.00 成交
   百万富翁林汤元 王以时,姚渝永,欧治渝 9.0品 ¥15.00 成交
   寻找巴山游击队(大后方之三) 王以时 8.5品 ¥8.00 成交
 相关文章
   从民族传统到两极“同构”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