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老调
1957年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我画的连环画《火车上的战斗》被评为一等奖。参加工作才五年,画连环画也不过七年,就获得此殊荣,心里当然高兴。市里假科学会堂发奖,还让我在会上发言。会后,顾炳鑫先生提醒我;能有这成就,应该感谢党的培养,社会提供条件。我一直记住他的教导,至于我在会上说了些什么,现在毫无踪影了。今天,说说对于得这个奖的认识。能在全国性的评奖中得头奖,当然是不容易的事,凭什么?那个时代,不凭关系,也无需炒作,全凭作品的水凭本事。如果实事求是地想想,也不全是。评奖这种事,也存在偶然性,若凭投票,多一票就上去,少一票,就没戏了;若论评议,在争论不下时,哪位头面人物说一句话,就能定终身。还有一点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时得奖的东西,拿到今天来说,实在不值得骄傲,如以当时一等奖的货色,拿到今天来评,恐怕三等奖也挨不上。这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水平、标准不一样。
我那年35岁,正好顶到上限年龄,还算在青年这一档里,有幸能参加这类展览。然而回过头去看看,论当时的普遍水平,只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肯用心思下苦功夫,要冒出来,比起现在要容易些。这犹如田径比赛中跑百米,过去,跑十秒出头,就有可能得冠军,现在,超过十秒,恐怕连参赛资格都没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连环画这个行当里,我是跑在前面的一个,是得奖“专业户”,可是到八十年代全国五届美展时,我拿不出东西了。那时,油、国、版画里不少青年强手加入到连环画领域,我的水平在经验方面或许还可吹吹,但要论手里功夫,早被高云、尤劲东等一帮小伙子涮到后面远远的了。就在这次展览开幕前,我在中国美术馆前遇到一位熟人,他问:贺先生,你有作品参加吗?我答:“没有。”他又说:“你很聪明。”我明白他这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你有自知之明。”
任何行当,总是后来者居上,否则,历史不会前进了。我年轻时,也有赶过老人的事实,这凭什么?仅只是技巧能力方面取胜而已,并非文化修养和观念意识上的超越。青年人精力旺盛、敏感,模仿苏联的插图技法,拿过来就用,我扣来学明清木版插图及陈老莲的样式,也只是得其皮毛,并未领司过精髓而从中化出来,万其是只满足于实用,而没意识到真正的创造必须发自于深厚的文化底气。所以,像烧茅草一样,旺火一阵之后就熄灭了。我现在虽还在画,却是已经到了想不出画不好的地步了。我有个第三代正在学校学绘画,我告诫他:乘年轻及在校的时候,多读点书,多学点东西,一定要把文化基础打结实,要吃好画画这碗饭,不打好基础是不可能有大出息的。现在竞争多么剧烈,哪像我冒出来的那个时代,跑道上没有几个人,现在像是跑马拉松,一声枪响,几百上千的一大群人挤在一条道上争先,这就看你的底气和能力了。
文:贺友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