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书体形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如果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堪与中国京剧比肩,可称为“国粹艺术”。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连环画作品,无疑就是这一艺术载体的品牌。
195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当时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改为现名),专设连环画创作室,聚集了当时一大批连环画家,最多时有百余人。从那时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便成为中国连环画发展的重镇。据统计,迄今为止,由其编绘出版的连环画已达4000余种,先后有近50种优秀连环画作品在历次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二、三等奖。而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则是1956年至1963年陆续出齐的《三国演义》(60册)连环画,自出版至今,总印数已达2亿多册,成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乃至中国连环画界一颗耀眼的明珠,代表了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最高峰。
这套被读者称为“精品”的连环画,在当时开创了多个之“最”:规模最大,全套有60册,7000多幅图;人物最多,涉及115个人物形象;作者阵容最大,云集了30多位当时连环画界的高手;时间最久,历时8年方才完成。方寸之中,蕴藏的不仅是千军万马的磅礴气象,也有读者们殷殷企盼的深情,更包含了前辈编绘者们的智慧和心血。
为了完成这套连环画的编绘工作,历史上第一次,如此之多的沪上连环画名家走到一起,汇集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同一项工程,以编绘创作组的形式,在相关领导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作。挑选故事、改编脚本、设计绣像、绘制作品。由于《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百个,为了使多达数十册的连环画中出现的人物能统一起来,就必须为主要人物造型,作为标准,这也是本次套书编绘工作开创的先例,为以后《成语故事》连环画等大型套书的编绘工作提供了经验。
《三国演义》连环画创作期间,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等30多位画家和王星北、田衣、吉志西、吴其柔、林林、陆士达、胡雁、良士、章程、潘勤孟等十几位编文工作者呕心沥血,耗时数年之久,期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编绘工作曾一度停顿。编好的文字暂停绘画,绘好的画稿暂停发稿,一起被打进了出版社的“小仓库”。从下放劳动地方回到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杨兆麟看到这种状况心痛不已,多方奔走,撰文呼吁。直到大气候相对放松后才恢复套书的编绘工作,到1963年9月60册连环画陆续出齐。此书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纷纷购买。当时暂定每册初版印数6万,但一般很快就会销售完毕,当年即重印。
本套连环画的编绘活动,不仅带给我们一套人见人爱的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而且使一批编绘作者的水平在创作交流中得以提高,展现了一代连环画编绘者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品牌的追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辈们创作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已然成为连环画界的经典,温暖了几代人的童年和记忆。近10年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典连环画的现代化探索,将日渐消失的连环画重新推向市场,至今已整理再版了1200余种。而《三国演义》连环画,在我们对市场和读者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已散发生长出《三国演义》珍藏本、《三国演义》蓝皮本以及2010年4月刚刚推出的《三国演义》优秀作品读本,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其中,《三国演义》蓝皮本已重印18次,至今每年仍保持2万套即12万册的销量,如此受欢迎的图书,实不多见。
品牌创造是一个过程,品牌维护则需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愿《三国演义》连环画,历久弥新,永葆生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上一条:
兰州市举办首届(全国)连环画交 下一条:
80后女孩收藏两万多册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