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走近王亦秋——读连环画《朝绘夕赏》
http://www.cartoonwin.com   2006-01-13 15:40:41

  连环画曾在上个世纪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成为几乎人手一册的大众读物,作为当时连环画大本营的上海,创作阵容蔚为壮观。星移斗转之间,许多连环画家或转投其他画种、或退隐搁笔,真正能够坚持在连环画的方寸之地笔耕不辍并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著名连环画家王亦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近出版的《朝绘夕赏——王亦秋连环画精选集》收录了《杨门女将》、《小刀会》和《金错刀》这三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亦秋先生连环画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
  亦秋先生耕耘连坛五十余载,创作了百多部连环画作品,素有“王考古”的美誉,这是说他创作时一丝不苟,精于考证,务求作品能够真实再现当时的氛围;也由于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求新、求变,一次次破俗套之茧,化新鲜之蝶。按照连环画爱好者的说法,画连环画有学赵宏本的“赵派”、学刘锡永的“刘派”等等,亦秋先生虽然自成一家,却没有“王派”之说,原因是他自己不断“变法”,“才学三分象,他已变了样”,故又被同行们戏称为“百变老叟”
  《杨门女将》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凭借连环画经典《三国演义》中《马跃檀溪》一书,亦秋先生已在连坛小有名气。不想走前人老路的想法让他大胆求变,将早年从事广告装饰画、舞台布景的经验融入连环画技法中,创作出了这一本前无古人、装饰味极强的经典连环画作品。作品一经发表,立刻在连坛内外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画了一辈子连环画的老画师拍案大怒:“这简直是离经叛道!”但更多画家和读者则是耳目一新之后的惊叹:原来连环画也可以这样画!在高手如林、佳作如云的业界,亦秋先生终于抛开了所有偶像,朝着自己开辟的艺术道路上迈进了。
  创作于1974年的《小刀会》,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刚从干校回来的亦秋先生跑图书馆,看照片、查方志,又实地走访了老城厢地区对上海旧城尚有记忆的老人,相关资料烂熟于胸。与王合作此书的另一位画家乃是有连坛“祖师爷”之称的赵宏本。于是“王考古”构图,“祖师爷”勾线,不但上海老城的风貌跃然纸上,许多人物众多的战斗场面更是热而不闹,多而不乱,充分体现了他精于刻画大场面、举重若轻的高超技法。几位当时连坛的“老法师”纷纷感叹:“这种场面只有王亦秋才画得出来!”两位画家珠联璧合的携手,成就了连坛又一扛鼎之作。
  《金错刀》则是亦秋先生创作近期自己较有份量的作品之一。如何用100多幅画面表现区区四、五个场景而不嫌单调?编辑犯了踌躇,他却拍了胸脯:“画出来一定好看!”结果作品画出来后无论画面安排还是场景转换竟然自然而生动,让人一点不觉单调乏味,还充满了六朝时代儒雅的人文气息。在连环画创作中,成竹于胸的信手拈来、天马行空,亦秋先生深谙此道。
  亦秋先生涉猎广泛,电影、戏剧、音乐、摄影、民俗、广告等各种表现方式,只要与艺术与美有关,他都在不断消化、吸收。看他的连环画,总感觉王老先生化身千万,既是画家,又是编剧、导演、舞美、服装、道具……现在看来,他不是在画连环画,而是在搞视觉艺术,是在编排、设计连环画。精雕细琢之间,一部部佳作便就此诞生。
  《朝绘夕赏》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font color=red>此外,本周六(元月14日)上午9点——11点,王亦秋先生还将亲临上海奇景网络有限公司(上海汾阳路9弄11号),参加该书现场签名售书活动。请沪上连友相互转告。</font> 上一条:连环画集《朝绘夕赏》已经开始发    下一条:“百变老叟”王亦秋明日签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