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下载 
资费标准  支付方式
申请付费  帮助信息

 首页>>连藏天地>>连藏探讨>>正文

何必偏食

  我国有八大菜系,各种地方风味饮食更难以数计。无论从美食的角度,还是着眼于营养学,广餐博饮均属上菜。但总有些人挑嘴,养成偏食的习惯,这既不利于健康,也没有得到多方面的生活乐趣。
  连藏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其实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无可厚非;受各种原因制约,无法做到广收博取,而只能有所选择,也不难理解。问题是兴趣的偏狭往往造成对某种表现形式的自闭,看不惯,拒不接受,则多少有些不好了。
  常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位画家或最喜爱的作品是哪部,我一概不予回答。因为在我看来,画家群体中优秀人物太多,凡形成自己风格特色且技艺精湛者,我都喜欢。作品也是同样。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非让我从中挑出一位或一种来,实难做到。我认为离开百花,单独的一种纵然再美,也未免孤独寂寞。
  许多连友欣赏和认同线描形式的作品,我也如是。但我绝不认为唯线描作品为最佳;线描只是表现形式之一种。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用其他形式创作的连环画,如果属精品,同样应接受,断没有排斥、拒绝的道理。
  过去曾听到过不喜欢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议论,原因是有人不喜欢那种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典型的说法是认为其“黑糊糊一片”。如今在小报上读到诉诸文字的意见,公开表达同样的观点,将该作品形容为“黑不溜秋”。这是跟着感觉走、单凭兴趣评价作品的一例。你可以看不上这部优秀作品,别人很难也没必要把你怎样,兴趣不可强求,强扭的瓜不甜嘛!但道理还是要讲清楚的,否则连藏圈里就没一个是非标准和美丑界线了。
  说实在的,睁大眼看看,“黑糊糊一片”“黑不溜秋”的连环画作品,解放后出版过不少,而且一些获奖之作或者没获奖但被众多连友喜欢的作品,也属“黑”之列。顾炳鑫先生的《渡江侦察记》,运用铅笔素描形式,画面难道不“黑”吗?温勇雄(即高山)先生的《日出之前》、《冬梅》等作品,采用水墨画形式,同样也是“黑不溜秋”。华三川先生的《智取大盖山》、罗兴先生的《万水千山》、《雪地追踪》等、王可伟先生的《楚汉之战》、潘蘅生先生的《母亲》,等等等等,这些作品中大量画面均“黑糊糊一片”“黑不溜秋”,不知道这些作品是否也都遭人冷眼与贬斥。感觉是感性的,没有上升为理性,往往是错觉。跟着感觉走,很容易误入岐途。
  至于说《地球的红飘带》是被业内人士吹捧起来而连连获奖,这看法太武断而有失公允,太低估相当多连友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你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你只能代表个人或少数人的看法。因此说到底,一句话,还是以不偏食为好。我相信,兴趣可以培养,爱好能够改变,从看不惯到能接受,有一个发展过程。有一句贤人的名言说得好,愿与大家共勉:“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文:王家龙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以为你是谁
  • 此来地球红飘处 不以功名为连迷
  • 一腔废话
  • 来去之间
  • 壮丽的画卷
  • 假糊涂与真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