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清的画艺
画家王仲清已经八十岁了,同许多老画家一样,他们都有享誉画坛的名作,王仲清的彩墨连环画《阿诗玛》就曾名噪一时。王仲清回忆道:“以前的连环画大都是黑白勾线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去云南思茅深入生活,背着干粮袋,走泥泞路,睡草屋,整整一年。我从感情上热爱上了那充满诗意色彩的土地,画起来很顺手。”回沪后,王仲清还办了画展,当时三家报纸为他刊登了画页。本来外文出版社准备出八国文字版,因“文革”开始,被搁置了下来。有人评论他的作品“不重复古人,不重复名人,也不重复自己”,王仲清自己说,只要能做到表现出生活中的美,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王仲清与妻子吴性清在八十年代初又创作了工笔画《胡笳十八拍图卷》、《关汉卿名剧选》、《长恨歌》等,为此,他去了西安、北京等地,在名胜古迹和博物馆里,对哪怕是细小的文物及图案,都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考证。学问细了,画工也更仔细。几部作品获得了四项国家级奖。
在生活中发现美,不重复创作。这成了王仲清的创作原则。他说:“大千先生为什么能在山水画创作中不拘一格,晚年有大成就,就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大美。我的创作很早就受他的影响。”我读王仲清先生新出作品集中的山水画,如游天下的佳美山水。《边寨之晨》、《姑苏小景》、《嘉陵江畔》、《西北之秋》等,取材广阔,美景生情。王仲清认为,山水创作要通过实地写生,不说南北的景致差异,就是身处一地,四时风景也大相径庭。作者带着自己的感情,实地观察,因角度不同,感情也随之起伏,可谓一地而百貌。所以王仲清画江南花漫蔚江春光无限,作三峡则湍流天泻惊心动魄,而边关古道显现的就是那种大漠冥冥久阳熔金的苍茫,给人以无际的艺术想象。
文:卢金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