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与连环画《我的父亲邓小平》
1996年8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将邓小平同志女儿毛毛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改编为普及读物连环画。这个选题设想得到原作者毛毛的同意和支持。毛毛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奚天鹰签署了著作权授权书。
为了用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示邓小平同志传奇般的革命历程和人生经历,做到尊重史实,真实可信,1996年10月15日,社领导和编辑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改编《我的父亲邓小平》连环画文字脚本的具体事宜,并达成几项共识:一、保留原书名《我的父亲邓小平》。二、仍以第一人称编写。三、篇幅在800幅以内,内容尽量选择与邓小平同志有关的故事性、可读性较强的情节。
将52万字的长篇原著改编成短短的700条文字,其中涉及到内容上的取舍,文字上的简练。文字改编工作难度较大,经慎重考虑后,决定请连环画文字改编工作有丰富经验的江涓、朱丽云两位同志担任改编文字的作者。
在改编文字工作的同时,出版社还十分重视选聘画家。《我的父亲邓小平》连环画的创作,要求画家有较高的编绘水平。首先,这是一本反映领袖题材的作品,画面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大家非常熟悉的老一辈革命家出现,形象一定要逼真。同时,由于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照片较少,以及邓小平同志从幼年、少年、青年直至中年时期形象的层次演变,这些都完全要靠画家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创作和把握。为此出版社为应聘画家出了4幅试样命题画,一、“油印博士”,重在刻画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形象。二、“百色起义”,塑造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形象。三、“遵义会议”,重点塑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四、“刘邓大军”,主要描绘战争大场面。经过一番努力,上海画家叶雄寄来了4幅试画样稿,他采用传统的白描线条,用笔细腻、流畅。1997年1月14日,出版社领导委派专人将上、下两册文字脚本初稿和4幅试画样稿送北京请毛毛审读。1月24日,仅仅10天时间,毛毛就托人带回审读过的文字脚本和试画样稿,她对改编的文字脚本和4幅画稿都作了肯定,并对文字脚本用铅笔认真地进行了修改,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4幅画稿她也一一用铅笔作了批注:“这幅画得像,这幅其他画得好,嘴画得稍宽了些。”据悉,她在看文字改编稿和画稿时,身体不适,是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坚持看完的。
当编创工作紧张进行之际,1997年2月20日,突然传来了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全体编创人员悲痛万分,深感遗憾,画家叶雄日以继夜地赶画稿。他将崇敬和怀念邓小平之情倾注在画笔上,693幅画稿,他每天从清晨6时即伏案作画,中午稍休息片刻后再继续,晚上往往要画至次日凌晨1时,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完稿时,他头上的白发增添了许多。在画稿创作的同时,编辑们又对文字稿作进—步加工,达到文、画稿合一。
从1996年10月15日连环画文稿编写启动,至1997年12月15日《我的父亲邓小平》终于出版。《我的父亲邓小平》连环画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从“广安发蒙万里求学”到“第一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下册从“红军不怕远征难”到“全面内战的爆发”、“大决战”。全书印刷装帧精美,还附有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展现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邓小平同志的伟人风采。1997年12月22日,毛毛专程赶到杭州参加了《我的父亲邓小平》连环画首发式,她动情地说:“这套连环画改编创作很成功,无论是我父亲的少年、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时期都很像,画出了他的神韵,仿佛父亲又回到了我们中间,我很感动。”连环画出版后,受到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多次重版,累计印数达7.5万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