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世斌和他的两部佳作
根据司汤达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法妮娜·法尼尼"(天津人民版)和以捍卫国宝而发生的传奇故事连环画《月亮宝石》(《富春江画报》1980年第4期),都出自同一个人,这个人的画风细腻娴熟,优雅高贵,充满了灵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一套以物状情的寓意手法,浑然天成,高深莫测,让人玩味无穷。
说的是一个烧炭党人与一位贵族小姐之间的爱情悲剧《法妮娜·法尼尼》这是个既哀怨动人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读者固然会对米西律里与法妮娜之间不幸的爱情而惋惜:法妮娜为留住爱人与保住爱人而做出的一切,可见她对爱情的忠贞;但在理想与温情、祖国与爱人之间,米西律里毫不动摇地选择了前者,画家在绘制这部作品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刚柔相济的线条,略带夸张的造型,个性突出。如图5,说一个伪装越狱的烧炭党人逃走时受了伤的消息在舞会中传播,画面用一个侧坐塑像为主体,其扭曲动态的造型给人一种因伤倒地的感觉,加上窃窃私语的人群为背景,很好地从侧面说明了问题。图7、图8,为了表现法妮娜的好奇,作者使用了小动物--生长于富贵人家的哈叭狗,用狗灵敏多疑的心理表达小姐的好奇心。画面设计上也独具匠心:法妮娜仰望着楼梯上她父亲为门上锁的情景,楼梯只画了一半,上锁的情景并没有直露出来,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小狗因惊惧而逃离但被绳索牵绊而不得,将绳索拉得笔直,这都指向一个主题--楼上发生了什么事?而接下来的一幅更增加了这种神秘感。既然小狗不"合作",那就抱着它走,法妮娜非得弄个水落石出。她小心翼翼的动态颇能说明这种好奇,而被风撩起的窗帘又为下面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再看图9,作者在介绍主人公时最绝的一招不是他的亮相形态,而是看似装饰画面其实寓有深意的一只鹰。他把主人公比喻成一只勇于搏击长空的雄鹰,这正适合主人公的性格,而这只展翅的鹰的翅膀上却压着布毯,喻意其受制,准确地表现了主人公受伤后的苦闷无奈心境。接下来的画面中反复出现鹰的装饰,更能说明作者希图加强这种喻意的动机。再如图19,法妮娜不惜一反常态向米西律里求婚,以求挽留他没有成功。作者设计法妮娜双手捂着脸颊。表明她受挫后的羞惭,画面右下角绘制了两个相互对恃的角斗士雕像,一来表明他俩思想的对立,二来表明米西律里渴求战斗的决心。再看图32,文字是这样的:法妮娜鼓足勇气对米西律里说:"我想你可以安静地过日子了。"米西律里微微一笑,很少置景的画面,给人一种空虚的感觉,也许这正是米西律里头脑中的感觉;从米西律里忧郁、呆滞的目光,分明是苦笑的嘴唇,坚定的握紧扶手的双手及法妮娜深情入怀的情状上,我看到了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的适时心态。
再来谈谈《月亮宝石》。 且看图5,谈到印度艺人的神秘举止,作者用一座张牙舞爪的雕像说明了他们的意图。请看那凶狠的塑像人物前伸张的手臂,直罩向带着宝石的弗兰克林,管家职业性的手指动作"无意间"的指向,是为了"提醒"漫不经心的弗兰克林还是读者们?作者事先公布答案的手法实在让我拜服。
在这篇作品中,画家对那位叫罗姗娜的女佣人表达了明显的同情与怜悯,虽然她不漂亮,但她美好的心灵是底层人民的共性,她深深的爱着她的男主人,但这种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注定了她那暗恋的可悲命运,如图30中的罗姗娜那也许是故意做出的媚态,表达了她对幸福的某种渴望,而图44中萧瑟的气氛,罗姗娜在寒风中孤独行进的弱不禁风的背影;那布画面的网阻断了路,只有面向死亡的流沙滩方向敞开着:这社会无法让人选择,包括爱的权力。图62中几乎整块黑色上的白色文字及左上角罗姗娜隐现于黑暗中的忧怨愤恨的眼睛,特别是图63弗兰克林背后的礁石中,仿佛有两只明亮的眼睛射向颓然的弗兰克林,这是罗姗娜的眼睛吗?也许是吧,但我觉得它是神明的眼睛。
在连环画的创作群体中,冲过独木桥达到功成名就顶点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他们太灿烂,让连迷难于逃离他们的光环,因而就没有多少心思去理会其他跋涉者的足迹,更不用说去研究他们的功过,这实在是一种"罪过"。需知只有涓涓细流才能汇成大海,有很多甘甜的清泉正留待连迷们去开采。我发现的这股"泉水"的名字叫陆世斌,请将他牢记。
文: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