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们请回视野中(六)
——记陈云华创作的连环画作品
老版连环画《小城春秋》为我所珍藏,不仅由于它的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而且绘画也相当出色。陈云华先生便是这部长篇作品的主要创作者。“小城”系厦门,“春秋”则围绕着30年代一次劫狱行动,反映了地下斗争的复杂与艰巨。这部作品绘画上的突出成绩,在于真实地表现出小城厦门在特定年代的环境特点,同时塑造出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曾去过厦门,《小城春秋》所描绘的地域风貌、建筑样式、街道景观等,使我初踏上这座城市,马上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我不由得叹服陈云华先生对小城环境的准确把握与再现。画家笔下的人物具有个性,无论正面还是反面形象,都不概念化,画家还赋予人物以应有的气质,所以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陈云华先生创作过大量连环画,且以与他人合作居多,这里就不多作评述。他独自完成的作品,我尤推崇两部:一是《湘江侦察》(上、下);另一是《老支书的故事》(一)(二)。
《湘江侦察》的上下册分别于1963年10月和1964年6月出版。按“文革”前表现这类惊险题材的常见技法,多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或黑白画等,因为这些技法利于渲染气氛,突出主体,强化视觉效果。但陈云华先生摒弃那些表现形式,仍大胆沿用线描技法,同样使人感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体现内容,二者协调。由此可以看出,线描作为传统绘画技法,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它能描绘的题材内容同样很广阔。关键在于掌握运用技法的人,不泥古,而是有所突破,依照新的题材内容不断创新,使传统手法在表现新生活、新人物方面焕发出生命活力。
《老支书的故事》(一、二)分别出版于1965年和1973年。堪称陈云华先生的代表作。人们不难发现,他运用线描更娴熟自如,功力更加深厚,技艺更为精湛。北方山村的土坡与饲养场、农家院院落,以老支书为代表的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范,均被描绘得准确、生动,甚至带有典型性。这两册连环画,特别是第二本出版的年代,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诸如“三突出”、“高大全”之类严重影响创作。难能可贵的陈云华先生遵循着现实主义创作法则,从生活出发,从内容出发,没有人为地粉饰现实,拔高人物,从而使绘画脱离“帮气”,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文:尉抒
|